查看原文
其他

《头号玩家》让多少“游戏黑”得到了春天的高潮?

2018-04-02 老鹰 因为有天空


       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火了!


       借鉴豆瓣影评那些斯皮尔伯格说的和他还没有说出口的里一段武侠套路的剧透来做个开头:


       武林第一大帮派Oasis(“绿洲”游戏)的哈里迪老帮主(游戏公司创始人)离世,遗言宣称要把自己全部财产和武林盟主之位赠予有缘人,条件是找到三把钥匙和一颗彩蛋。武林人士一片哗然,寻宝者趋之若鹜,江湖上顿时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大魔王诺兰(老帮主昔日麾下舵主,渴望老帮主赏识而不得志者)寻求魔界支持凭借强大的人财物力直接组建了一支IOI魔王大军寻宝,决心寻得宝物,夺得武林盟主之位,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代表自由的游侠和处于绝对掌控地位的魔王大军就寻宝问题矛盾日益尖锐。可惜游侠虽人数众多,却还处于散沙状态,势单力孤,群龙无首。


       此时,韦德,一自幼父母双亡的贫民窟少年英才横空出世。骨骼精奇,自由不羁,天煞孤星,克爹克妈。仗着一身好武艺和一颗七窍玲珑心闯荡江湖。无家族,无门派,不站队,独行四方。


       在揣摩了哈老帮主心思千百遍后韦德终于领悟了其中神通,一场比赛中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拔得头筹,获得第一把钥匙。而且因为人慷慨,天性纯真,迅速获得包括天才女侠阿尔忒弥斯(月亮女神,狩猎女神。神话中她因抗拒爱情把爱慕他的少年变成鹿,任由少年的猎犬将他吃掉)在内的好友组队支持。可惜韦德少年名声大噪的同时也吸引了魔王军团的注意。大魔王诺兰软硬兼施,拉拢韦德少年不成,杀意顿生。但韦德与好友同心协力,居然助力女侠阿尔忒弥斯解锁了第二把钥匙。



       大魔王诺兰恼羞成怒,通过密探和捕快直扑女侠阿尔忒弥斯藏身之处,将女侠阿尔忒弥斯擒拿并施法困在魔窟,决心替哈老帮主清理门户的韦德少年凭借直面大魔王诺兰时偷得的魔窟令牌成功将女侠阿尔忒弥斯的魔法破除,只身一人闯到魔王军团已占领的绿洲城下,向所有饱受压迫的游侠痛斥大魔王诺兰暴行。振臂一呼,得道多助,故从者众。女侠阿尔忒弥斯不顾自身安危从魔窟内部发起攻击,大破魔王诺兰终极魔法。丧心病狂的魔王军团发起最后的反扑,失去理智的大魔王诺兰甚至不惜毁灭整个Oasis绿洲世界,只为彻底铲除男主。




       哪知韦德少年有哈老帮主神秘好友扫地僧的神奇护法(extra life),比常人多一命,在大魔王诺兰返回魔窟之时反而在绿洲轻松破解哈老帮主秘籍(犹如金庸早期作品《鸳鸯刀》里的“仁者无敌”),找到了第三把钥匙,赢得了彩蛋,在扫地僧支持下登上武林盟主宝座,韦德少年再显侠之风范,与好友平分财富,抱得美人从此逍遥江湖内外。




       大魔王诺兰则众叛亲离,终为朝廷擒拿。


——————————


       咋一看是不是很老套的草根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但是!请不要忘了,这是大神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



       纵然你已经知道了整个故事脉络,你还是完全没有被剧透:因为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穿插了各种科幻元素、音乐元素和游戏、动漫、电影梗,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面对这样一部电影,故事本事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一部饱含着70后80后90后游戏玩家的共同回忆的彩蛋电影(好像今天就是复活节了吧),两小时二十分的全民找彩蛋活动,真是让人心满意足,意犹未尽。


       但是,也别忘了借女主之口,斯皮尔伯格开始就提醒我们:“It’s not a game.”(这不是场游戏。)


       比如笔者注意到这部电影,就是被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朱巍老师的《“头号玩家”值得全场起立鼓掌与集体反思》这篇公众号文里的暗度陈仓的分裂笔法给吸引的:起立鼓掌的显然太多了,且让我跟着焦虑的朱老师一起反思吧。


       朱老师对本片第一个总结是:要警惕虚拟游戏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侵蚀

       良心地说,这部电影我是真是带着一点忐忑哄着刚和我一起吃鸡的娃去看的~ 因为朱老师沉痛地说:本片其实讲述的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在全球粮食歉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大家都沉迷于虚拟现实游戏,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几乎都变成了行尸走肉。斯皮尔伯格反反复复在强调一句话——现实世界才是真实的,虚拟世界是麻醉品。这不是盛世危言,这就是现实社会的翻版。在地铁里,几乎每个人都沉迷游戏;在家庭里,家人交流越来越少;在聚会里,几乎每个人都在低头玩手机。是的,现代社会已经变成了多余的,似乎虚拟社会才是真实的。一旦人发生了这种认知层面的错乱,就会被清醒的人奴役,影片展现的那些因玩游戏欠债的人,只能被囚禁,终身以玩游戏为生。即便是电影里最最牛的开发者本人,也因小时候就开始长期玩游戏,导致长大后无法正常表达,目光呆滞,生活几乎毫无疑义,失去了爱情和友情,几乎成了自闭症患者。更何况谁又能保证玩游戏都能像他一样玩出价值5000亿美元的公司呢。


       

       朱老师的确是抓到了痛点,现实里的确很多人是从游戏中逃离现实,最惨莫如深圳三和大神


      

       在电影院里我想起朱老师的教诲,恍然感觉朱老师就是《终结者:创世纪》那一幕的穿越附体:



      但万一是朱老师轻描淡写忽略了第三把钥匙所传递的信息呢?


      其实看这部电影前后,都有必要温习一下游戏彩蛋的故事(推荐《因程序员的怨念而生?聊聊史上第一个游戏彩蛋》),1978年《冒险》(Adventure)游戏里彩蛋的产生是源于Warren Robinett(沃伦·宾耐特)为了反对其公司雅达利拒绝在游戏卡带上注明作者姓名而设计的隐藏关卡(1978年,雅达利公司是当时家用主机游戏市场的老大,纺织品公司老板背景的新Boss雷蒙·卡萨尔上任。此人之前在当时数一数二的纺织品公司当老板,可能压榨纺织工人惯了,到了雅达利也全然不把手下的游戏程序员当回事。整个公司的氛围立刻改变,那些制作人和程序员们全都被当做了“公司资产”,所有卡带上一律全标“雅达利”,不允许制作人等名字上包装和卡带,所有实际制作游戏的人都没有版权分成,只能领一份死工资)。。隐藏关卡骄傲地闪烁着的一行大字“沃伦·宾耐特创作”,充分表现了游戏设计师的自我意识。从此游戏不只是游戏,更多了份人性化的沟通和对设计者的尊重。



       影片中拿到第三把钥匙的韦德甚至意识到了老爷子当年的错误和他的悔恨,拒签合同。

      


       这时,虚拟世界的无所不能的神,终于露出了安心的笑。“我只是想最后确定一下。” 哈里迪回到了朋友面前的那个邋遢颓丧甚至自我表达有障碍的游戏宅男。那一方不大的小空间,那个在玩游戏机的童年的自己就是他最终的秘密。邀请韦德进入他的家,也是终于接受他进入自己的心。韦德,这个懂他又似他的少年和他一样,有一颗善良温暖、敏感细腻的的七窍玲珑心,却比他多了份韧性和通透。韦德不消极避世,而是更勇敢地去面对。仿佛一个更好的哈里迪。


  

       也许这也是斯皮尔伯格老爷子为韦德选择《回到未来》里那部车的原因。《回到未来》这部电影讲的是回到过去,改变自己,拯救未来。逝者往矣,不可追思。哈里迪在现实生活中去世了,但他寄希望于年轻的韦德。Oasis绿洲在年轻的韦德的照顾下应该会更好吧?寄希望于年轻人对游戏公司的升级,显然这是斯皮尔伯格与朱老师的差异。


       

       所以,不少影评都有说到第三把钥匙的秘密就是:游戏的体验远比通关更重要真正的大神游戏设计者是通过游戏传递融入或寄托自己心念的现实情感,所谓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侵蚀,在以往游戏玩家和游戏黑的争吵中其实都是老生常谈。其实不过是现实世界里的虚伪和赢者通吃以及日益固化的贫富差距让许多不堪压力的人群选择逃避的方式和现象而已,准确的说是现实世界在驱赶越来越多的人群进入虚拟世界,并在其中迷失体验的初心。这样的场景,在下面朱老师说的广播电视时代不一样反复唠叨过吗?

        

        朱老师说的第二点是:要警惕游戏社交

        朱老师不无痛心的说:钢铁巨人的操控者对男主总是再讲,你喜欢的虚拟人物在现实是男是女都不好说,很可能体重两百多斤,蜗居在地下室里的油腻大叔,不会值得你爱,女主角也在强调不要相信游戏社交。这就是斯皮尔伯格通过电影向我们传输的信息,要警惕游戏社交。反过头再看看我们的社会,各类游戏直播、社交软件、甚至专门针对孩子教育的软件都存在大量软色情的社交成分,带坏了多少人,毁掉了多少家庭,害了多少孩子的未来。


        这条我就不吐槽了,因为朱老师的原话可以放大到互联网的一切。影片中韦德因为情窦初开对女主说出了自己的真名,的确直接导致了后来一系列亲人蒙难乃至团队安危,电影中的女主也拒绝爱情,并因为脸上有胎记怕其失望而一直拒绝与男主相见。但别忘记恰恰是韦德在游戏里的真诚才赢得了所有玩家甚至包括IOI公司雇员的敬佩,最终在这一场携手战斗中,他们都一定程度上治愈了自己的心灵创伤。女主开始接受爱情的眷顾,男主则在探索中不仅替哈里迪还愿,也收获了爱情和友谊。其实整个游戏的寻宝过程就是一个救赎和被救赎的过程,恰恰是游戏玩家齐心协力拯救了未来糟糕的现实世界!



       

       我在带娃看电影前,是特意看了购票APP上本片的家长引导里国外评级才放心前往的(美国评级【PG-13】,韩国【12+】,也就是未满13或12岁的儿童需要家长的陪同下观看):这一刻,我总是看不到朱老师这样的专家存在。


     以美国的游戏分级制度为例,美国分级制度审核由娱乐软件分级委员会(ESRB)进行审核。它的评级专家按照评级标准全面分析游戏所有素材内容,并结合对用户观感、心理的判断,将被测评的产品归入6个等级:



EC(针对儿童研发)、E(适合所有年龄段)、E10+(适合10岁以上人群)、T(适合13岁以上人群)、M(适合17岁以上人群)、AO(仅限成年人)6个等级

      一套成熟详细的分级制度,可以让游戏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开发商可以依照分级制度,制作面向不同消费用户的各个层级的游戏。成人可以接触到内容更开阔、题材更深刻的游戏,而孩子们则可以被保护,他们将隔绝在不应接触的内容之外,享受健康快乐的游戏。正是因为缺乏一种有效的分级办法,国内现在什么游戏都同等地在市场上销售推广,对儿童的保护全社会呈现单一依赖或指责游戏厂商的怪现象。而游戏开发商很多时候也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会“触线”,很多国内外游戏在审核的时候容易遭遇“一刀切”,结果就是像我这样遵纪守法的家长购买的XBOX One里国行游戏实在少的可怜。


      而根据美国和日本的分级经验,游戏分级后,最终的执行者和责任方其实落在了孩子家长身上,而美国政府和日本政府更多的扮演了一个旁观者角色。而从对游戏的声讨到游戏的分级这样的解决方案,却恰恰是朱老师避而不谈甚至变相反对的。


       至于孩子的未来,中国人最痛心疾首的人贩子和儿童拐卖,以及每年死于无家长陪伴的溺亡、家庭虐待、梳管不当的校园欺凌,难道都是游戏社交引发的吗?!


        朱老师的第三点:要警惕游戏直播类的社会动员能力 是这样说的:影片结尾的时候,男主角通过游戏直播全世界。这并非是单纯的游戏直播,而是通过游戏直播频道,号召大家聚集游行。可见,现代科技下的游戏,不单纯是游戏,也是宣传工具和传播手段。反观现在社会的游戏直播,不是已经达到语音、视频、弹幕、评论可以面向全社会播放了么。若有人通过这个渠道达到其他目的,害处不会比广播电视差。


        也许此刻,朱老师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游戏直播类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广播电视一样实在太危险了(或者朱老师本意就是广播电视也不是好东西?)!大洋彼岸陷入隐私泄露门困境的小扎如果看到此处是否也会和当年看到某大员一屁股坐在自己位置上一样哈哈大笑?٩(˃̶͈̀௰˂̶͈́)و


       

       以下是我复制粘贴朱老师的原话,只是替换了一下关键词 ↖(^ω^)↗

       

       可见,现代科技下的社交软件,不单纯是聊天,也是宣传工具和传播手段...若有人通过这个渠道达到其他目的,害处不会比广播电视差。 

       可见,现代科技下的论坛BBS,不单纯是交流,也是宣传工具和传播手段...若有人通过这个渠道达到其他目的,害处不会比广播电视差。

       可见,现代科技下的电子邮件,不单纯是通信,也是宣传工具和传播手段...若有人通过这个渠道达到其他目的,害处不会比广播电视差。

        

        大家懂了吗?反正我是懂了:朱老师一定是卡BUG了

            

        最后,朱老师点到了不少家长苦大仇深的话题:要警惕游戏消费

        影片中男主角姨妈的男友,竟然把家里本来脱离贫民窟买房子的钱都来购买了虚拟装备,以打游戏为生,最后落得什么都没有。女主角的父亲也是因游戏破产,终身卖身给游戏公司。这些例证难道还不够警醒,游戏是虚拟的,生活需要在现实继续下去。逃避现实,沉迷游戏的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


       这一点我倒没什么意见, 影片中Oasis绿洲的由来本来就有些令人唏嘘。创始人哈里迪是曾是一个世人眼中的人geek(怪胎),木讷无趣,不解风情。这位不擅长自我表达的理想主义者甚至无法处理好和爱人与挚友的关系。他只想逃离现实,把自己锁在小屋里,玩自己的游戏。这让他感觉安全,对现实生活无望促使他找寻精神家园。谁知这位现实中的怪胎却是个游戏开发天才,终于有一天,他创造出了这个虚拟的理想王国“Oasis”(绿洲,世外桃源)——我们都知道,现实里这样的例子恐怕难找,今天无论是XBOX还是端游手游,我们能记住的恐怕多是游戏公司名字和财富排行榜上的企业掌舵人,游戏电竞和游戏周边产业带来了新的就业但并非普惠所有的游戏玩家。公开宣布遗嘱承诺捐献全部财富的富豪似乎还没有覆盖到游戏企业领域。至后半段,游戏世界Oasis被炸毁,所有玩家的积分被清空,也给人一种电影要彻底与虚拟世界决裂的走向。但最终,我们看到的还是韦德还是凭借着游戏续命神器独自一人以零杀伏地魔之境界完美拯救了虚拟和现实两个世界。而年轻的韦德将绿洲的财富与好友分享的举措,似乎暗示了未来游戏世界的新模式:让更优秀的年轻人来掌舵游戏公司,让更多玩家共享游戏财富,这也许是当下开始起步的区块链游戏的预兆?


 


  

       不知不觉,已是北京时间凌晨4点43分,与剧照一起贴上去年圣诞给娃采购的联想出的星球大战AR套装照片,再次深感未来已来。从孩子3岁就配有了自己的ipad开始,不知不觉陪娃一起玩游戏也有6年,有点庆幸自己的童心未泯。我也能理解朱老师这样的专家为何始终对游戏耿耿于怀的思维方式。也许在这个雾霾重来忽冷忽热的春天,在这个云计算、大数据、VR/AR、IOT、人工智能、区块链潮起潮涌的时代,游戏和其玩家也将在向过去致敬的同时即将迎来史无前例的进化,所有人都将面临一个一切都有可能而变化却又如此巨大与不确定的未来所带来的焦虑和挑战。

    

       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所有曾一起品味游戏带给我们欢乐、轻松、知识和回忆的我们在起立鼓掌的同时,高喊反思的游戏黑也能从片尾字幕中的集体反思得到了春天的高潮。

  

       但是!也请不要忘了,72岁的斯皮尔伯格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不否认自己是个怪胎,我甚至很骄傲成为个怪胎。相对于年轻的英雄们,我觉得自己更像是哈里迪。像他一样,我喜欢赋予不同人物生命,并拉着观众陪我一起玩耍。我从未想象过可以创作一部《玩家一号》这样疯狂的电影。” 


        所以当银幕上的哈里迪说出:“谢谢你玩了我的游戏。” 我甚至感觉到其实这也许是斯皮尔伯格站在观众面前说:谢谢你来看我的电影。


        这是这部电影最触动我的一个瞬间:“It’s just a game like shity reality.”(这只是场游戏而已,正如你的现实人生)




——————分割线—————




写到此时,突然想起朱老师文章中说到影片中《鬼娃新娘》闪亮登场时,令人眼前一亮,不禁心头一颤,回翻下朱老师另外一篇神作《我为什么反对北大开设电竞游戏选修课》里占满手机屏幕的大头照,颇觉有几分神似呢 (o^^o)



P/S  推荐两篇干货阅读,一篇是豆瓣的:《头号玩家》的119个彩蛋,我全都给你找齐了,一篇是严锋老师通过电影解读最近有点寂寞的VR产品进展的:《玩家一号》离我们的现实究竟有多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